错乱的手: 泛亚悲剧的背后

违规投诉 9年前 (2015) admin
18 0

泛亚悲剧的背后,是错乱的手。要知道,不是每个独臂者都叫“神雕侠”,也不是每个四只手的生物都是小妖王胡巴。地方政府也罢,监管的职能部门也罢,总要学会管住自己“闲不住的手”,做该做的事情,摆正自己“缺失的手”。让“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这些日子一直被“泛亚”的事情刷屏。涉案资金430亿元,涉及22万人,平均每人19万元资金,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近7年可支配收入的总和。(按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万元。)

泛亚的事情,琢磨一下并不算复杂。掀开“稀有金属交易”的高大上外衣,归根结底,就是个庞氏法则的民间集资案件。投资人通过泛亚交易所将资金借给交易商,获得高达13.88%的年化收益,这样诱人的收益只有两种渠道可以实现。

第一种,这些交易商要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他们所交易的有色金属(这次出事的产品叫铟,其实任何产品都一样)价格必须持续上涨。如果铟的价格下跌,那么这些收益只能来自第二种途径,泛亚用后面投资者的钱去垫付前面投资者的利息,俗称“接盘侠”。一旦交易商品的价格剧烈波动,或者接盘侠的资金流入减少,就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然后挤兑、破产、跑路……变成多米诺骨牌式的坍塌。说实话,这种击鼓传花式的“集资”案件,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穿着各式各样的皇帝新装在神州大地出现,随便查查,什么蚁力神、亿霖木业、万里大造林等,大多属于此类,举不胜举。

庞氏法则很多地方都叫“庞氏骗局”。1919年,一个叫查尔斯-庞兹的意大利人利用当时人们对于金融知识的匮缺和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设计了一种“投资产品”,宣称90天有40%的回报。他在美国波士顿兜售这种产品,为了让投资者“眼见为实”,他用新进投资者的钱去支付对最初投资者承诺的回报,借此吸引大量投资者涌 入。一旦投资者进入速度变缓或者枯竭,资金链就开始紧张直至断裂。从此之后,“庞式骗局”就成了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用后面投资者的钱给前面投资者回报。

作为一个以教金融学为生计的人,我理解的现代金融学就是研究不确定环境下人类最优投资决策的学问。不确定就是我们俗称的“风险”,金融学最基本的原则告诉我们:回报和风险是唇齿相依的,金融学中说“没有无风险的收益”,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举个例子,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里,国债利率(无风险利率)在3%左右, 如果有一个回报为20%的金融产品,我们要明白,在追逐回报的同时意味着要承担与此相适应的不确定性,即风险。

为什么泛亚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能在短短时间内席卷几十万人口,几百亿资金?撇撇嘴简单说一句“因为贪婪”或者“动物精神”恐怕是不够的。我在查看资料的过程中看到,“政府公信力”的影子在泛亚巨大而丑陋的架构之后若隐若现。

2010年,泛亚作为昆明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由政府批准设立,并于同年成立了由分管金融的副市长任组长的专门监管委员会,对交易所进行监管。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泛亚的董事长单九良的履历表极度“丰富多彩”。4年前,单九良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叫“考尔煤炭电子交易公司”的企业,和泛亚的模式如出一辙,不同的是,煤炭被换成了“稀有金属”。4年之后,也就是2010年,“考尔”遇到资金兑付危机,考尔的负责人被处以4年有期徒刑。而单九良作为“考尔”的法人,却毫发无损从上海滩游戈到了春城,再次大展“宏图”。

2011年至2015年期间,云南省政府不断为泛亚“加持”,进行“信用增级”。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在2011年发文要求各地清理整顿乱象丛生的交易所市场。奇怪的是,2013年,经过“联合检查验收”,云南金融办、证监局、银监局、昆明市政府等机构居然给出了泛亚交易所合规经营的验收报告。2013年,铟的现货价格已经从2011年每吨720美元下降到了615美元,下降了13.88%,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恰好是泛亚承诺的“保本无风险收益率”。这种情形下,交易商怎么可能向投资人(交易所)支付接近20%的利息?唯一的可能就是泛亚拆东墙补西墙,继续着击鼓传花式的“集资”游戏。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地方政府要这样不遗余力为泛亚站台?除了极个别的涉案人员外,也许地方政府的动因没有那么复杂,从我的角度看,一是无知,二是急切。

无知是对于现代金融知识了解的匮乏。术业有专攻,本来不应强求每个地方官员对金融风险有足够认识,但是“金融监管部门”对于这么明显的模式漏洞视而不见,则比较令人费解。

急切则是来于对“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强烈渴望。像云南这样的西南边陲省份,对“大项目”的渴望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泛亚顶着“金融创新”、“全球最大贵金属交易所”这样光彩夺目的帽子,实在容易闪花人的眼。更何况,按照地方上的口径,“泛亚为国家直接纳税3.6亿元”——一个“创新”的金融机构,短短几年成为纳税大户。这么一个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项目”,地方上当然不愿意去花时间想想华美的袍子下是不是全是虱子!

这些年一直说政府和市场要有“一臂间隔”,就是说别乱掺和。政府一掺和,就无形中动用了“政府公信力”来增信担保。出了事,投资人当然会找到担保人头上。很多政府部门,这些年因为越俎代庖,也经历不少惨痛的教训。许多次集资案件闹出的群体事件背后,其实都有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的魅影闪现。

这厢是地方政府“闲不住的手”,那厢却是监管“缺失的手”。泛亚能辐射如此之多的投资者,与它的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有莫大关系。这次出事的泛亚产品主要集中在一款名叫“日金宝”的产品上,而这款产品有很大部分是以银行理财产品的名义销售的。公开资料显示,泛亚合作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

银行是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追求表外利润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银行在为理财产品做通道的时候,是应该对产品的风险收益有详细分析和研究的。考虑到中国国情,在中国老百姓,尤其是中小城市稍微年长的老百姓心中,“国家的银行”是有至高无上的信用度的。这种信用一旦被滥用,即使是个别机构的行为,最终伤害的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信用。而“信用”,是一个国家地区金融市场得以稳定持续发展的最核心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市场就是信用市场,没有了信用,所有金融行为和金融产品都是镜花水月罢了。

此外,泛亚的“监管”究竟花落谁家,一直是个解不开的谜题。按照公众的理解,“交易所”好像是证监会管辖的范畴,对应的是云南证监局等监管部门。但实际上对这类“非驴非马”的交易平台如何监管并无明晰的法规。泛亚注册地在云南省昆明市,财税、工商等手续又和市里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010年泛亚成立伊始,昆明市方面成立了由副市长领头的监管小组。“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地方政府和中央职能部门之间的博弈滋生了监管上的套利空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监管的灰色地带更加无限度地延生开去。

金融监管的职责是什么?是金融市场的微观制度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制度设计和建设的目的,是最大可能消除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透明、公正和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实录。所写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信息未经证实,对该文所写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及图片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kf@waihuitv.com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13日 下午 11:18。
转载请注明:错乱的手: 泛亚悲剧的背后 | 每日外汇网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