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FX捷凯金融分析师Leibniz
举全球视野查百汇之精,合各家流术成一家之说。中信证券分析出师,十年股市沉淀,四年汇市研究,实战一年,秉持了“量,价,时,空”的交易理念。于酒田k线战法基础上,以波浪理论分析大周期定趋势,斐波那契折返定分时买卖点的结构分析法则生存于市场。基本面扎实,15年于汇商杂志上发表多篇研究性文章,覆盖欧元,黄金,原油,人民币,澳元等品种。
2015年度最佳指导分析师 参赛作品
美利坚篇:
15年12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投票一致通过增加联邦基准利率的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新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维持在0.25%至0.50%的区间。这是美联储2006年6月来的首次加息,也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正式进入加息周期。
回顾美联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三次加息周期看:
①1994-1995年加息周期
美联储基准利率从3.25%提升至6%,加息幅度3%。
历时:12个月
过程:本轮加息中美联储先是小幅试探性加息0.25%三次,随后提高每次的加息幅度至0.5%,最终将基准利率提高至6%的水平。
影响:在本轮加息周期中,黄金价格从378美元下跌至376美元,涨幅为-0.4%。
②1999-2000年加息周期
联储基准利率从4.75%提升至6%,加息幅度1.75%。
历时:11个月
过程:美国经济在1990年代长期繁荣,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美国通胀水平开始上升,本次加息周期时间短,加息幅度小且平缓,除了最后一次加息50个基点之外,其他五次均加息25个基点。在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之后,美联储停止了加息的进程,并于次年年初开始了连续大幅降息的进程。
影响:在本轮加息周期中,黄金价格从279美元下跌至276美元,涨幅为-1.2%
③2004-2006年加息周期
联储基准利率从1%提升至5.25%,加息幅度4.25%。
历时:27个月
过程:纳斯达克泡沫后美联储利率的大幅下降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从2004年3月31日开始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至2006年6月29日结 束加息。本次加息周期共17次上调利率,每次上调幅度均为0.25%。在美联储连续加息之后,另外一个泡沫——美国房地产泡沫被刺破,成为本次金融危机的 导火索。
影响:在本轮加息周期中,大宗商品全线上涨,黄金从424美元上涨至589美元涨幅为39.1%
从此次美国经济复苏道路来看,已就业为主导的内需消费复苏是美国经济复苏的主线,当然美国经济的困难也重重,制造业以及能源工业表现较为疲软。下图为美国劳工部的15年5月至12月的数据,清晰的显示了美国目前国内能源消费疲软,油气的价格下跌直接导致了油气价格占比美国消费以及GDP的比重走低。
就业方面,是美国经济最为引以为荣的,非农就业人口以及初请失业金人数的持续表现高于历史均值,显示美国就业的充分性。美国11月JOLTS职位空缺高于前期,就业市场稳定改善,11月IBD/TIPP 经济乐观程度指数和12月NFIB中小企业乐观程度指数均高于预期。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12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29.2万,预期增长20万。12月非农数据远超预期,此前两个月的数值均获得上修。美国12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29.2万人,远超预期的增长20万人,11月数值从21.1万人大幅上修至25.2万人,10月数值从29.8万人上修至30.7万人;薪资方面,薪资增长略显波幅,平均小时工资同比增2.5%,不及预期的增2.7%,但高于11月,不过整体维持于一个上涨周期,对美国核心消费的增长构成支撑。
因此美国经济在2016年将继续维持一个以就业复苏带动消费的良性过程中,能源以及制造业的表现将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焦点。能源方面,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并且气候为暖冬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压低了美国原油需求,同时供给断上opec的市场争夺未能减弱全球油价供给,因此油价要出现强反弹格局不具备逻辑上的格局;制造业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于高端重工需求放缓,美国汽车业及美国地产行业的表现将成为美国制造业内需的潜在增长点值得期待。
欧盟篇:
欧洲央行的目标是2%的核心通胀水平,在此之前欧洲央行将不惜一切代价和政策—-马里奥.德拉吉。
15年12月3日欧洲央行颁布新措施以提振过低的通胀水平。央行宣布,进一步下调已处于负值的存款利率,并把政府债券购买计划的期限延长到2017年3月份,德拉吉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央行当前每月购买600亿欧元(约合640亿美元)债券计划的期限将延长到2017年3月份。该资产购买计划的主要购买对象为政府债券,原定于2016年9月底结束。他还暗示,如果年通胀率上升速度不够快,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延长购债计划的期限。
欧央行自15年10月以来即不断释放宽松信号,12月3日议息会议如市场预期对QE进行了一定的加码。然而,QE扩张的程度不及市场预期,表现为两方面:
其一,仅作为利率走廊下限的隔夜存款利率下调,且下调幅度仅为10基点,,而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主要再融资利率、以及利率走廊上限的边际贷款便利利率仍维持原水平,降息的实际效果预计不大。其二,欧央行维持每月新增资产购买计划(APP)规模为600亿欧元,并未如市场预期扩大月度购买规模。当日造成了欧元及欧美股市的巨幅震荡。
在欧央关注的特色指标HICP(即调和消费物价指数)方面,欧央行在12月的预测中下调了16年HICP和核心HICP同比涨幅,但却上调今年和2017年实际GDP增速各0.1个百分点;同时,2016至2017年GDP同比预测臵信区间大大缩窄,显示欧央行认为未来两年经济增长的风险下降,潜在表明了欧央的热观情绪。同时欧洲央行持续实施的负利率政策,成功地将居民和企业资金从银行体系驱逐向实体经济,推动了信贷增速的回升,也意味着经济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在此背景下,其缺乏进一步加码宽松的动力。
近期数据方面,欧元区12月CPI初值仅上升0.2%,欧元区12月消费价格指数(CPI)初值增幅低于预期,从而使得欧洲央行在2015年12月加大宽松政策之后,面临着进一步加大宽松货
币政策的压力。欧元区12月CPI年率初值上升0.2%,升幅不及预期值0.3%,欧元区12月核心CPI年率上升0.9%,升幅不及预期值1.0%,但与前值0.9%一致。欧元区经济复苏疲软,人口减少,能源价格低迷,意味着欧元区物价恐怕要等到2017年底才有可能要回升到目标水平。
欧元区12月综合PMI终值上修,德意增长强劲但法国低迷。欧元区12月综合PMI高于预期,表明欧元区企业增长速度略快于最初预计水平,因欧元区企业增聘人手的速度创下近五年来最快。欧元区12月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从初值54.0上修至54.3,高于预期值54.0,也略高于11月终值54.2,同时该指数自2013年7月以来就守在景气荣枯分水岭50之上;欧元区12月服务业PMI终值从初值53.9上修至54.2,高于预期值53.9,但与11月终值54.2持平。欧元区12月综合PMI中的产出物价分项指数持稳在49.5,为连续第三个月低于荣枯分界线50,表明欧元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让通胀率回升到接近欧洲央行目标。但欧元区企业增雇新员工的速度创下2011年5月以来最快,预示今年经营形势会变好。欧元区12月就业分项指标从11月的52.2升至52.8。
另一组数据显示,12月德国民营部门扩张速度为近一年半最快,新业务增长状况暗示,2016年德国企业将迎来强劲开局。德国12月综合PMI终值从初值54.9升至55.5,高于预期值54.9和11月终值55.2,且连续第32个月高于荣枯分界线50;德国12月服务业PMI终值从初值55.4升至56.0,创17个月高点,高于预期值55.4,也高于11月终值55.6,连续两年半实现增长。12月法国服务业的复苏态势戛然而止,因巴黎恐袭事件収生之后企业活动步履蹒跚。法国12月综合PMI终值从初值50.3下修至50.1,低于预期值50.3,更低于11月终值51.0;12月服务业PMI终值从初值50.0降至三个月低点49.8,低于预期值50.0,更低于11月终值51.0。法国12月服务业PMI终值下滑収生在巴黎11月恐袭之后,由此中止了该指标之前连续10个月站在荣枯分界线50上方的趋势。在近期的恐袭事件后,一些企业继续受到订单取消的影响,新业务增长受到了拖累。
意大利12月服务业扩张速度创下近六年最快,暗示该国经济复苏已经稳固。具体数据显示,意大利12月服务业PMI升至55.3,高于预期值53.6,更高于11月的53.4;同时远高于景气荣枯分水岭50。意大利12月综合PMI达56.0,创2011年2月以来最高,远高于11月的54.3,表明该国经济自去年走出为期三年的衰退后,正逐渐集聚增长动力。
因此,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呈现回升,不过其以货币推动为代价的回升中,还需关注德法意等主要成员国的就业以及消费的增长。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篇
过去30多年里,新兴市场国家相继开放了金融市场,并加强了金融体系建设,但也频繁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历史上伴随美元升值的周期里,新兴市场国家都是首当其中受到冲击。
1994年至2002年,东南亚和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轮番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主要以货币危机的形式爆发,并迅速蔓延到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危机表现最初以货币大幅贬值开始,从而引发国际资本大规模外逃,进而导致新兴市场流动性匮乏、股票市场异动、金融机构倒闭、实体经济萎缩。
新兴市场94年至02年的那几次危机主要在于固定汇率制度的实施。这一时期危机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为了弥补国内投资不足,各新兴市场国家放松了资本管制,吸引外资大量流入。同时,为保持产品国际竞争力,新兴市场国家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这一政策组合虽然刺激了东南亚和拉美各国的经济增长,但是积累了巨大风险。国外资本的持续流入要求中央银行既要提高外汇储备以稳定汇率,又要采取冲销政策以稳定国内物价。一旦新兴国家无法满足这两点要求,就会导致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和外资供给的中断,货币危机随之爆发。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提振经济。同时,危机中发达国家开始去杠杆进程,国际资本纷纷涌入表现较为稳健的新兴市场国家。外资涌入促进了国内信贷扩张,新兴市场国家被迫进一步增加杠杆。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兴市场在危机前已处于高位的杠杆水平不降反升,严重的信贷泡沫开始显现。当然,受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中国等国家因外汇储备较为充足,且外债规模较小,能充分限制和缓冲资本外逃,从而降低外部冲击,所以在美元处于加息通道后,受到的冲击不为明显,但是土耳其、巴西等国家由于兼具高通胀、高外债、低外汇储备等问题,在美元走强的过程中,爆发了债务危机。
中国的M2与人民币贬值之路
蒙代尔三元悖论出发,央行在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以及独立货币政策之间只能选择两个。从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结构看,依然保持巨额顺差和FDI(外商直接投资),因而导致外储下降的因素主要是短期投机性热钱。从热钱的机会成本出发,首先中美1年期无风险利差依然高达1%左右,持有美元仍有巨大的利率机会成本,表明热钱流出主要基于人民币贬值预期。
回到中国经济本身方面,中国2015年12月CPI同比增长1.6%,符合预期;PPI同比下降5.9%,连续第46个月下滑。从全年看,2015年全国CPI上涨1.4%,创六年新低;PPI同比下降5.2%。食品通胀是CPI微升主因。尽管基数有利,PPI降幅毫无改善,工业部门通缩严峻。
M2方面,中国12月M2货币供应年率前值为13.7%,从下图看依旧维持一个货币超放格局,成为推动人民币贬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后语:08年金融危机之后,决定全球金融资产价格表现的核心因素是流动性,而非经济本身。因此宽松货币政策的变化,必然会对金融市场形成极大的负面冲击。从国内来看,过去两年的股市上涨几乎没有任何盈利支持,完全来源于宽松货币政策和风险偏好的提升。但目前我国1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5%,再降息空间有限。从标志性的10年期国债利率来看,我国为3%,而美国为2.3%,70基点的利差再考虑美国加息,意味着16年留给央行降息的空间已不多,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仍在继续下行,15年下半年以来信用风险逐渐高发,也意味着风险偏好的提升受阻。所以16年外围市场关注美国的持续复苏,以及美联储对于QE美元的回收力度,欧盟关注HICP的回升力度以及QE的预期,中国等新兴市场则需全力防止经济下滑带来的资本流出,避免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发生。
(以上由GKFX捷凯金融策略分析师Leibniz提供)
免责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实录。所写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信息未经证实,对该文所写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及图片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