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美联储加息预期上升推动,美元快速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下调。民生证券海外研究组负责人张瑜认为,人民币贬值预期死灰复燃需警惕,不过央行“811汇改”的经验加上当前汇率已初步形成CFETS指数与中间价两条腿走路的格局,本轮贬值压力将相对可控。
6月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889元,较上一日下调99个基点,再次刷新2011年2月以来新低。
5月以来,美联储官员不断发出鹰派论调,6、7月加息预期急剧升温,美元指数5月累计涨幅达3.7%。受此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下调,不断刷新五年新低。市场分析认为,中间价下调为央行主动引导,提前释放贬值压力,防止人民币急速下跌从而加速资本外流。
对于未来人民币走势,张瑜认为,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下的货币政策背离将加大,人民币继续承压,但可控程度将强于之前。
从美国加息来看,据以往经验,美元指数高点一般出现在加息落地之前,考虑到美联储需要保证在加息前与市场充分沟通,平稳的提升加息预期,6月加息概率依旧很低(32%,全年80%)。美联储已从鸽派走到鸽鹰交接的位置,此后毫无疑问会更加偏鹰。因此,虽加息大概率会在四季度落地,但美元升值会更快的来临。
从国内经济看,这一轮经济复苏天生动力不足,后续惯性顶多持续到第三季度,房地产一二线城市的热火朝天已经褪去了大半,70亿平米库存并没有有效去化,依旧可以稳卖5年;前期去产能效果有限,本轮反弹加剧产能过剩;前期通畅的信贷输血恐难以为继,4月新增贷款大幅回落;企业部门杠杆依然高企,毒瘤不清,加杠杆空间有限。
张瑜认为,仍需警惕下半年人民币贬值预期死灰复燃,但她同时表示,本轮贬值压力的可控程度将强于之前。
一是“811汇改”已演习过一次,央行本身应对经验更为丰富,同时空头已被教训过了;二是加息预期推升美元的动能逐次减弱,今年落地的第二次加息要温柔得多;三是汇率有两条腿站的更稳,央行可以更为从容的通过CFETS小升+中间价小贬,来共同分散美元指数升值压力;四是9月G20会议叠加美国大选,哪一方的决策层都不希望出现过度调整。
免责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实录。所写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信息未经证实,对该文所写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及图片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