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了解欺诈的原理可以帮助投资者防止被骗。
美国金融业监管局发布了一份研究结果,研究内容是:为什么情感因素使老年人更易受骗。
众所周知,金融欺诈者通常会唤起受害人的强烈情感,从而使其就范,证据表明,在做决定时,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欺诈监测网络和美国金融业监管局投资者教育基金会资助和参与下,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情感因素使老年人更易在购买或订阅产品或服务方面做出错误决定。
研究团队对65-85岁的老年人和30-40岁的青年人进行了一项实验,检测兴奋和愤怒的情绪是否会增加受骗几率。实验人员要求实验参与者观看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设计的一系列广告,这些广告会对实验参与者产生误导,产生兴奋或愤怒的情绪。对于每个广告,参与者都要评出内容的可靠等级,以及他们购买的可能性(不考虑价格)。
在老年人实验者中,相对于没有情绪激发,兴奋和愤怒两种情绪都会增加购买意愿。在青年实验者中,情绪加强对购买意愿没有多大影响。
另外,青年人的购买意愿与广告可信度成正比,而老年人的购买意愿与广告可信度关系不大。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购买意愿不是建立在可信度上,而是自身情感状态。
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欺诈监测网络研究负责人Shadel博士说:“欺诈者擅长激发受害人的情感,使受害人失去理性思维,将钱拱手相送。”
美国金融业监管局投资者教育基金会董事长GerriWalsh总结称:“对于了解欺诈的运行方式,此次研究是一个主要进步。了解欺诈机制可以帮助投资者自我保护。钱是具有情感的,在做出财务决策时管理好情绪,这对避免欺诈非常重要。”